-

劇情大綱

-
用性命追求的自由夢/用彩色筆畫出時代的青春夢/牽手作伙鬥陣走的戀愛夢 1924年,台灣已被日本統治了將近30年。大稻埕的永樂座才剛落成,宜蘭線鐵路年底就要通車,台北大橋也快蓋好。淡水河上,戎克船南來北往,殷賑南街,人潮絡繹不絕,是台灣面對世界的門戶,也是民主文化發芽的土壤。新建的江記茶行,氣派優雅,滿溢茶香,女人低頭揀茶枝,男人肩上扛茶箱。生意人喝茶論經濟,文化人飲酒說理想。老闆江民忠眼光獨具,生意通四海,三名妻妾攜手同心,打理內外;唯有獨子逸安,心不在茶行七彩的青春夢青春少年,七彩人生,手中的畫筆,要畫出怎樣的台灣風景?茶行少爺江逸安愛畫畫,想考美術學校,卻掙脫不了繼承家族事業的壓力。考上台北工業學校的郭雪湖,放棄大好前程,只想畫出眼前的真實風景。日本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和鄉原古統,帶來了現代美術思潮,影響了多少青年學子。素描、水彩、油畫、膠彩黑白的山水從此有了色彩,熱帶島嶼,奔放的青春,倪蔣懷、陳澄波、顏水龍、廖繼春、陳植棋、李石樵、楊三郎、郭雪湖、林玉山、陳進、林阿琴這些名字和作品,在帝展、台展、台陽展發光發熱,他們筆下的台灣風景,成為後人永恆的回憶。永遠的自由夢1895年,竹竿綁(鬥)菜刀的武裝抗日,在1920年代轉為遊行抗議的文裝抗日;由台灣文化協會主導,爭取台灣議會設置的請願運動已進行了好幾次。因為「治警事件」被捕的蔣渭水等人,暫時出獄面臨審判。台灣人沒有因此氣餒,反而更加團結。在政治上爭取自治,擺脫傳統極權,走向現代民主;在文化上創新獨立,畫熟悉的家鄉,唱自己的歌,演台灣的故事在被壓抑限制的土壤裡,奮力開出自己的花。迷離的戀愛夢戀愛夢,心茫茫。童養媳的莊如月離開宜蘭養家,來到熱鬧繁華的大稻埕。永樂座演出的京劇、南管、新劇、電影讓人眼花撩亂。熱情的銘新劇團團長石銘,一眼看出了如月的潛力。逸安想畫出如月的美,石銘卻成就了如月的夢。家裡安排的相親對象彩雲,溫柔婉約,是逸安永遠的後盾;如月獨立堅強,舞台上不停歇的腳步,讓逸安怎麼也追不上。憤世嫉俗的石銘,曲折顛簸半生,終於回到家的港灣。 青春夢、自由夢、戀愛夢,大稻埕的夢,台灣人的夢,永遠的夢......
-

人物介紹

-
江逸安│施易男 飾

江逸安│施易男 飾

大稻埕江記茶行少爺,為人熱情、單純、海派,沒有門戶之見,在同儕中頗受好評。與郭雪湖是一起長大的好友,醉心繪畫,嚮往自由。崇拜蔣渭水,欣賞陳植棋,屢次參加文化協會活動,支持師範學校罷課學潮。但父親一心只期望逸安接管家業,父子衝突不斷。三位母親中,只有大娘支持逸安,從中協調父子關係,開導逸安。逸安認識如月後,生命開始變得不一樣。如月台上台下的不同風貌讓他著迷,讓他想畫下如月的各種容顏。但只想在舞台發光發熱的如月,卻漸漸被劇團團長石銘的熱情所吸引。而逸安也被迫由家裡安排,和門當戶對的彩雲相親。
王彩雲│林玟誼 飾

王彩雲│林玟誼 飾

大稻埕望族王家千金,就讀靜修高女,個性善良開朗、聰慧機靈,勇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看法。與逸安相親後,欣賞逸安直來直往的個性和追求理想的熱情,期待和逸安結婚,支持他的夢想,沒想到卻被拒絕。傷心之餘決定充實自己,前往日本讀書,卻又與逸安重逢。
江民忠│馬如龍 飾

江民忠│馬如龍 飾

原籍福建安溪,少年時隨父親來台,在新店山上開墾種茶,後開始經營茶葉販售,在大稻埕創辦江記茶行,開始涉足其他產業,投資戲院、餐廳。做生意眼光獨到,為人踏實又不失手腕,在政經界交遊廣闊,和日本商人來往密切,也暗中資助蔣渭水的「台灣文化協會」與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」等社會運動。觀念雖較傳統保守,但也能逐漸接受了解新事物、新思想。為了子嗣,娶了三個老婆,但只得獨子逸安,用心栽培,期望他繼承家業,無奈事與願違。江父也不是完全反對逸安畫畫,覺得當作業餘興趣即可,當什麼畫家?為了栽培逸安成為接班人,煞費苦心。
大娘素蓮│沛小嵐 飾

大娘素蓮│沛小嵐 飾

採茶工出身的素蓮,為江家童養媳,與江父同甘共苦,一起打拼創立江記茶行,互相扶持一生,情深意重。個性穩重大方、賢良淑德。由於素蓮遲遲沒有生子,默許江父迎娶二房麗美,在家中與麗美相抗衡又不失和氣。當麗美生了女兒後,肚皮又遲遲沒有動靜,為了替江家延續香火,素蓮同意三房桂香進門,終於不負眾望,一舉得男。素蓮對麗美的女兒和逸安都非常疼愛,視如己出。以她溫婉的智慧化解江父和逸安的父子衝突。支持逸安繪畫上的渴望,也巧妙的讓逸安一步步地參與江家的生意。
二娘麗美│徐麗雯 飾

二娘麗美│徐麗雯 飾

富商庶出的女兒,個性好強,從不認輸,天資聰穎,「目頭巧」,懂得看人臉色,很有生意頭腦。幫江父管理帳務,打理內外,十分受寵,可惜只生了女兒,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江父再娶入第三房。在桂香生下逸安後,仍不放棄生子的希望,再度懷孕,生的卻又是女兒。逸安對三位母親都非常敬重,桂香也很認分,從不爭寵,但麗美內心仍然十分不安,不停盤算著自己和女兒在家中的地位。雖然也疼愛逸安,但又矛盾的樂見江父與逸安的父子衝突。
三娘桂香│林秀玲 飾

三娘桂香│林秀玲 飾

年輕時和郭母是一同在江記茶行揀茶的女工,個性溫婉善良。在引起江父注意後,雖也心動,卻怕人說閒話,辭工回家,反而讓江父追上門來。在矛盾掙扎中,素蓮親自上門,同意桂香進門,一躍晉身為大戶人家的三房太太。桂香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兩位太太,也不因生子就覺得母憑子貴,仍然盡心盡力的幫忙家務,斟茶倒水從不抱怨。唯有逸安讓她提心吊膽,常怕他又惹出什麼麻煩。既然幫不了生意,江家的香火延續就是她最重要的責任。雖然看似沒什麼重要的分量,卻是江父和逸安心中最安定的那一塊淨土。
阿明│王鏡冠 飾

阿明│王鏡冠 飾

從小跟著父親在新店江記茶園種茶,為人忠厚老實,做事勤快機敏,受到江父鼓勵,讀完公學校後,跟著江父到大稻埕江記茶行工作。從小和逸安一起長大,雖為主僕關係,更像兄弟家人。
莊如月│柯佳嬿 飾

莊如月│柯佳嬿 飾

原是宜蘭佃農林家童養媳,個性堅毅、聰明、好強不服輸。從懂事開始就有做不完的家事和農事,養兄上學後,如月暗自羨慕,常藉機偷看課本認字。在養父支持下,如月承諾不會耽誤家事,養母終於同意讓她去上學,但只讀了幾年即輟學。待養兄成年,兩人將要送做堆,如月不想接受被安排的命運,逃離養家,到大稻埕投靠在喫茶店工作的好友錦玉,因而認識逸安、雪湖一行人。戲院裡光鮮亮眼的舞台,上演著悲歡離合的人生,讓如月深深著迷。如月努力學習演戲,追求另一個全新的人生,從鄉下姑娘蛻變為成熟的女演員,思想視野也更加開闊。面對逸安和石銘對她不同的感情,迷惘掙扎,難道女人只有婚姻這一條路?
石銘│鄭人碩 飾

石銘│鄭人碩 飾

銘新劇團團長,大稻埕富商子弟,為人直來直往,充滿激情,痛恨社會階級,追求自由公平正義。公學校時因為在校說台語及反日思想,被老師毆打退學。後赴日就讀中學,畢業後到中國沿海及南洋旅行學習,在廈門看到「文明劇」演出,深受吸引,並參與多齣戲劇排練與演出。回台後和同好組成「銘新劇團」演出台語新劇,以戲劇傳播民主進步思想,也因其專業背景,比其他新劇團更加講究表演與舞台效果。一眼看出如月的潛力,培養她成為出色的演員,也漸漸被她吸引。
郭雪湖│李辰翔 飾

郭雪湖│李辰翔 飾

出生於大稻埕番仔溝,本名金火。2歲喪父,由母親陳順獨立撫養長大。個性活潑,努力踏實,不畏艱難。聰明手巧,從小就能自製風箏、燈籠等,和玩伴共樂。就讀日新公學校三年級時,被導師陳英聲發掘繪畫才華,帶他四處寫生。畢業後考取台北州立工業學校,後發現志趣不合,退學在家自修繪畫。17歲時由母親帶引拜蔡雪溪為師,入雪溪畫館學習裱畫與繪製佛像,取名「雪湖」。1927年參加第一回台展入選,與陳進、林玉山被稱為「台展三少年」。1928年以《圓山附近》獲台展特選,此後多次在台展獲獎,細膩刻畫台灣一草一木的畫風逐漸影響畫壇,靠著勤跑圖書館自學與臨仿名作,也向鄉原古統請益,兩人亦師亦友。在鄉原的畫室中認識攜手一生的妻子林阿琴,在她的支持下,努力創作不輟,挑戰自我,嘗試各種風格與題材。戰後並與楊三郎等人籌辦「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」。1978年定居美國加州李奇曼。
老年郭雪湖│楊烈 飾

老年郭雪湖│楊烈 飾

出生於大稻埕番仔溝,本名金火。2歲喪父,由母親陳順獨立撫養長大。個性活潑,努力踏實,不畏艱難。聰明手巧,從小就能自製風箏、燈籠等,和玩伴共樂。就讀日新公學校三年級時,被導師陳英聲發掘繪畫才華,帶他四處寫生。畢業後考取台北州立工業學校,後發現志趣不合,退學在家自修繪畫。17歲時由母親帶引拜蔡雪溪為師,入雪溪畫館學習裱畫與繪製佛像,取名「雪湖」。1927年參加第一回台展入選,與陳進、林玉山被稱為「台展三少年」。1928年以《圓山附近》獲台展特選,此後多次在台展獲獎,細膩刻畫台灣一草一木的畫風逐漸影響畫壇,靠著勤跑圖書館自學與臨仿名作,也向鄉原古統請益,兩人亦師亦友。在鄉原的畫室中認識攜手一生的妻子林阿琴,在她的支持下,努力創作不輟,挑戰自我,嘗試各種風格與題材。戰後並與楊三郎等人籌辦「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」。1978年定居美國加州李奇曼。
林阿琴│傅小芸 飾

林阿琴│傅小芸 飾

大稻埕南北貨行林家養女,被收養後,養母陸續生下子女,因此備受疼愛。1928年考入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,師承鄉原古統學習膠彩畫,展露繪畫才華。畢業後本有意像學姊陳進一樣,到日本學習繪畫,卻因阿嬤不捨,留下來繼續就讀台北高等女子學院。同年以《美人蕉》入選第六回台展。和郭家住得不遠,從小知道雪湖是一位很會做風箏、燈籠和畫畫的大哥哥。之後在鄉原老師家又遇到雪湖,雪湖指導阿琴繪畫,參加台展,兩人日久生情。但因家世背景差距太大,遭到郭母反對,林家也安排阿琴和門當戶對的對象相親。但雪湖努力說服母親,再加上鄉原老師居中協調,林家終於同意婚事,也不收聘金,兩人於1935年在圓山的台灣神社結婚。婚後為了支持郭雪湖的藝術生涯,淡出畫壇,一肩挑起教養子女和家庭經濟重任。
陳順│謝瓊煖 飾

陳順│謝瓊煖 飾

早年喪夫,一肩扛起家計和教育兒女的大任。個性溫和賢淑,面對種種挑戰從不畏懼。兒子金火決定退學,放棄大好前途專心繪畫,被族人反對,只有陳順支持金火的決定,四處打聽適合的習畫老師,借錢讓金火買繪畫材料,在所不惜。以人生智慧開導金火,並以素人獨特的眼光給予創作建議,一生無悔的奉獻與支持,成就了郭雪湖藝術大師之路。
蔣渭水│莊凱勛 飾

蔣渭水│莊凱勛 飾

台灣宜蘭人。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,創立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,是反日本殖民運動中,重要的領袖。蔣渭水開創的大安醫院和《台灣民報》辦公室,是當時反對運動中青年和學生們的避難所,他常在學生們迷失時,像明燈一樣給予方向和建議。江父十分敬重蔣先生,除了暗中贊助,也不時來大安醫院拜訪,蔣渭水曾點出江父內心的矛盾,試圖緩解江父和逸安之間的衝突。蔣渭水身為逸安、雪湖和陳植棋等人的前輩,給予他們良好的示範,做人做事不衝動,要有遠見的處理迎面而來的挑戰。
蔡雪溪│龍劭華 飾

蔡雪溪│龍劭華 飾

台北人,本名榮寬。小時便熱衷於繪畫,師事於川田墨風門下。曾遊江南,遍訪山川名勝,眼界筆力皆獲精進。1920年自艋舺移居大稻埕,於永樂市場對門開設雪溪畫館,門下弟子眾多,如任瑞堯、郭金火(雪湖)等,為台灣早期北派之首。曾多次入選台展,擅於描繪樹竹、飛鳥,平穩大方的構圖、和清麗的用墨傳統下,顯露出生意盎然之感。
陳澄波│江國賓 飾

陳澄波│江國賓 飾

生於嘉義,父親為前清秀才,母親早逝,由祖母帶大。自幼喜歡繪畫,18歲考入台北國語學校師範部,接受石川欽一郎指導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。畢業後回嘉義任教於公學校。1924年,以將近30歲的高齡考入東京美術學校繪畫科就讀。1926年以《嘉義街外》首次入選第七回「帝展」,成為台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,之後也再入選過多次。1929年完成研究學業後,受聘至中國上海新華一專與昌明藝苑任教。1933年返台,與楊三郎、李石樵、顏水龍、李梅樹、廖繼春、立石鐵臣、陳清汾等8位畫家合組「台陽美術協會」,並致力於將台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。繪畫燃燒著他的高昂的生命,他說,「一個以藝術創作為己任的人,若不能為藝術而生、為藝術而死,還能夠算是個藝術家嗎?」。二二八事變後,於3月25日被槍殺於嘉義火車站前。
陳植棋│曾子益 飾

陳植棋│曾子益 飾

出生於汐止的殷實農家。自小慧黠可愛,是出名的孩子頭,充滿領袖型的魅力。1921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南港公學校,考入台北師範學校,受教於石川欽一郎。1924年因「旅行事件」罷課學潮遭退學處分,受石川老師鼓勵,考入東京美術學校。1928年以《台灣風景》入選第九回帝展。1930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,同年以《淡水風景》入選第十一回帝展。生性活潑大膽,嚮往發光發熱的生命型態。為了理想堅持奮鬥,年輕的外表下,卻是少年老成的深思熟慮。「如果生命是細而長的話,我寧願短而亮,我嚮往迸發的生命力。」陳植棋以他流星般的生命實踐了這句話。
-

經典劇照

-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紫色大稻埕
-

社群互動

-